毛剑卿谈青训解约金风波,规则意识是职业足球第一课
18万元解约金引发的争议背后,是中国足球青训体系从混沌走向规范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前国脚毛剑卿的一席话,揭开了职业足球残酷却必要的规则真相。
“既然选择了职业足球这条路,就要接受这个行业的规则。”前国脚、现青训教练毛剑卿近日在谈及引发热议的“18万青训解约金”事件时如是说。
这位曾经的中国足球天才少年,如今转型为培养下一代足球人才的教练,对青训体系的规则与自由有着独到见解。“想走就走是不对的,青训机构投入了大量资源,合理的补偿机制是保障体系持续运行的基础。”
01 规则共识,青训体系的基石所在
近年来,国内足球青训领域屡屡因解约金问题引发争议,18万元这个数字成为舆论焦点,折射出中国足球青训生态中尚未完全厘清的权责关系。
毛剑卿从自身经历出发,阐释了规则的重要性:“我从小接受专业训练,很清楚培养一个球员需要投入多少资源,现在的青训补偿机制或许还需要完善,但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根据中国足协相关规定,青训机构有权对合同期内未经同意擅自转会的球员收取培训补偿,金额根据球员年龄、培训年限和机构等级而定,这套机制旨在保护青训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持足球生态的平衡。
02 投入与回报,青训经济的现实困境
培养一名职业球员需要投入多少?数据显示,一家中等规模的青训机构每年在每个球员身上的投入约为5-8万元,这包括场地费用、教练工资、装备消耗、比赛费用等。
“很多人只看到职业球员光鲜的一面,却不知道青训机构承担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某青训机构负责人透露,“能够进入职业队的球员只是少数,大多数投入是无法直接收回的。”
青训补偿机制正是为了平衡这种投入产出不对称而设立的,18万元的解约金,相当于机构3-4年的培养成本,从经济学角度看并不算离谱。
欧洲足球强国早已建立了完善的青训补偿体系,国际足联的《球员身份与转会规定》明确规定,12-23岁球员转会时,新俱乐部必须向培训过该球员的所有俱乐部支付培训补偿。
03 双向约束,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之道
毛剑卿特别强调了“双向约束”的重要性:“规则不只是限制球员,也限制俱乐部,青训机构必须提供符合标准的训练条件,否则球员也有权离开。”
这种双向约束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中国足协近年来加强了对青训机构的准入管理,要求机构必须满足教练资质、训练场地、医疗保障等多项条件才能获得授权。
“如果机构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培训条件,球员完全可以依法解除合同而不需要支付解约金。”足球法律专家表示,“关键是看合同如何约定以及双方是否履约。”
2019年,中国足协出台了《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补偿管理办法》,明确了培训补偿的计算标准和支付流程,为解决这类纠纷提供了依据。
04 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需要规则护航
毛剑卿认为,健康的青训生态需要各方共同维护:“球员要有契约精神,俱乐部要有人文关怀,家长要有长远眼光。”
他举例说:“有些年轻球员刚刚踢出点成绩就想方设法要离开,这对青训机构是不公平的,没有机构的培养,你可能连展示才华的机会都没有。”
数据显示,国内青训球员流动性正在逐年增加,2022年,中国足协记录的青少年球员转会数量较五年前增加了三倍以上,这种流动性既体现了市场活力,也带来了规则挑战。
“规则的完善是一个渐进过程,”毛剑卿表示,“现阶段可能存在补偿标准不够细化、执行不够规范等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全盘否定规则的理由。”
05 国际视角,全球青训规则的共通性
纵观国际足坛,青训补偿机制是全球通行的做法,欧足联旗下各大联赛都建立了类似的制度,有些国家的青训补偿标准甚至高于中国。
德国足球协会规定,青训补偿金额最高可达70万欧元;英格兰的青训补偿虽然标准较低,但通过 tribunal(仲裁委员会)机制确保培训俱乐部获得合理补偿。
“中国足球要与国际接轨,不仅体现在技战术层面,也包括制度层面。”毛剑卿认为,“合理的青训补偿机制是中国足球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足联近年来加大了对青训补偿执行的监管力度,对未按规定支付补偿的俱乐部实施转会禁令等处罚,这体现了全球足球治理机构对青训体系保护的共识。
06 长远发展,构建可持续足球生态
青训补偿争议的背后,是中国足球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大问题,没有健康的青训生态,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队和繁荣的职业联赛。
“18万元不是一个随机数字,”某中超俱乐部青训总监解释说,“它是根据实际培养成本测算出来的,目的是让青训机构能够持续运营,而不是靠转会牟利。”
数据显示,国内正规青训机构的盈亏平衡点通常在80-100名长期培训学员左右,而大多数机构规模在50人以下,依靠投资人输血维持。
毛剑卿最后总结道:“足球是一项讲究纪律和规则的运动,从青训阶段开始培养规则意识,对球员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欧洲顶级俱乐部早已将青训视为不可或缺的战略投资,拜仁慕尼黑每年青训投入超过1000万欧元,巴塞罗那拉玛西亚青训学院更是世界闻名,这些成功的青训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点:规则明确且执行有力。
中国足球青训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阵痛难免但前途可期,只有当规则成为共识,投入得到保障,才能真正打开人才涌流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