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
在2025年夏季篮球论坛的闭幕仪式上,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发表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演讲,面对全球篮球产业的快速变革与中国职业联赛发展的关键节点,姚明以“革新与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篮球的未来方向,他明确表示:“我们对篮球运动的潜力始终怀有信心,无论是青少年培养、职业联赛优化,还是市场拓展,都需要更开放的思维。”他首次公开提及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存在扩军的可能性,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业界与球迷的广泛讨论。
CBA扩军:机遇与挑战并存
自2017年四川金强夺冠后,CBA一直维持20支球队的规模,近年来,随着篮球人口基数的增长和城市体育经济的蓬勃发展,多个地区对加入顶级联赛展现出强烈意愿,广西威壮、安徽文一等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俱乐部多次公开表达升级意向,而西安、长沙等省会城市也具备成熟的场馆与市场基础,姚明在论坛中提到:“联赛的健康发展需要平衡竞技水平与商业价值,扩军并非简单增加球队数量,而是从地域分布、青训体系、商业模型等多维度综合评估。”
这一思路与国际职业体育联赛的扩张趋势不谋而合,NBA通过引入多伦多猛龙和孟菲斯灰熊等球队,成功拓展了北美市场;欧洲足球五大联赛则通过升降级机制激活了基层俱乐部的活力,姚明强调,CBA若启动扩军,将优先考虑以下原则:一是地域均衡性,避免球队过度集中于东部沿海;二是俱乐部财务健康,确保长期稳定运营;三是青训贡献度,鼓励投资年轻球员培养。
中国篮球的深层变革:从青训到科技
扩军议题的背后,是中国篮球整体生态的升级需求,姚明在演讲中回顾了自2017年篮协改革以来的成果:选秀制度完善、球员流动性增强、裁判职业化试点推进,但他也指出,当前联赛仍面临“强队恒强、弱队投入不足”的结构性问题,若引入新球队,需同步优化联赛收入分配机制,例如通过转播权共享、特许商品分成等方式缩小贫富差距。
青训体系的短板成为制约扩军的关键因素,姚明以广东宏远和浙江广厦为例,指出其成功离不开长达十余年的青训投入。“未来若新增球队,我们必须避免‘重一线队、轻梯队’的短视行为,”他表示,“篮协正考虑将青训标准与联赛准入资格绑定,甚至设立青少年球员储备库,促进人才均衡流动。”
科技赋能也是姚明反复强调的方向,2024年,CBA已试点AI裁判辅助系统与球员运动数据监测平台,大幅提升判罚准确性与训练科学性,姚明透露,2026赛季前可能全面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并建立联赛级大数据中心。“从选材到战术设计,数据将成为核心驱动力,这不仅关乎竞技水平,更关系到球员健康管理与职业生涯延长。”
市场前景:篮球与城市经济的双赢
职业体育的商业价值始终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体育城市指数报告》,成都、武汉、郑州等新一线城市均将职业俱乐部纳入城市名片建设规划,以成都为例,其凤凰山体育公园已具备NBA级场馆条件,且本地企业表现出强烈的赞助意愿,姚明认为:“一支职业球队能带动体育旅游、媒体传播、衍生品开发等产业链,甚至推动社区体育文化普及。”
扩军也需警惕过度商业化带来的风险,姚明特别提及日本B联赛的教训——部分球队因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我们必须吸取国际经验,建立俱乐部财务审查与预警机制,联赛品牌建设需兼顾本土文化与全球视野,例如通过‘一带一路’篮球交流赛提升国际影响力。”
球迷声音:期待与疑虑交织
对于潜在扩军,球迷群体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资深球迷王某表示:“更多球队意味着更丰富的比赛选择,尤其能激发非传统篮球地区的热情。”但也有网友担忧,过快扩张可能稀释比赛质量,或导致球员薪资泡沫,对此,姚明回应称:“任何决策都将以稳步推进为前提,2025-2026赛季将是关键调研期,篮协将广泛征集俱乐部、球员及球迷意见。”

未来的方向:信心与耐心并重
演讲尾声,姚明重申了对中国篮球的信心:“体育的本质是超越自我,而职业联赛的使命是搭建梦想的舞台,无论是扩军还是改革,最终目标都是让每一个热爱篮球的人看到希望。”他透露,篮协将于2025年底发布《CBA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将明确联赛规模、国际化路径及社会责任等具体目标。

尽管前路挑战重重,但姚明的开放态度释放出积极信号,正如他所言:“篮球场上的每一次传球都可能创造奇迹,场下的每一次革新也是如此。”随着政策细则的逐步明晰,中国篮球的未来图景或将迎来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