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获邀推荐亚洲杯国手
中国篮球协会近日向各CBA俱乐部发出正式通知,启动2025年男篮亚洲杯国家队球员推荐选拔工作,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男篮在新周期国际赛事备战中,首次系统化引入俱乐部推荐机制,构建更为开放、透明的国手选拔通道。
根据通知要求,各俱乐部需根据球员2024-2025赛季CBA联赛表现、技术特点及竞技状态,推荐适合代表国家队出战亚洲杯的候选球员,推荐范围涵盖后卫、前锋、中锋各个位置,特别强调需要兼具即战力和发展潜力的球员,篮协将组建专家评审组对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集训名单。
创新选拔机制 构建人才共荐体系
本次选拔工作的突出亮点在于创新性地建立了“俱乐部推荐+篮协遴选”的双轨制人才选拔模式,中国篮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俱乐部作为培养运动员的主体,对球员的技术特点、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有着最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制度化渠道听取俱乐部的专业意见,能够更全面、更科学地组建国家队。”
这一改革举措得到多家俱乐部积极响应,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表示:“篮协主动听取俱乐部意见的作法值得肯定,我们将本着对中国篮球负责的态度,推荐真正具备国际比赛能力的球员。”浙江广厦队主教练王博则认为,此举有助于加强国家队与俱乐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新老交替关键期 亚洲杯成重要练兵舞台
2025年男篮亚洲杯作为巴黎奥运会后首个重要国际赛事,对中国男篮完成新老交替具有特殊意义,随着易建联等老将退役,周琦、王哲林等中生代球员逐渐成熟,以及张镇麟、崔永熙等新生代球员的崛起,国家队正处在更新换代的关键节点。
篮球评论员杨毅分析指出:“本届亚洲杯恰逢奥运周期结束,是考察新人、磨合阵容的理想时机,篮协扩大选材范围,显示出打造更具竞争力国家队的决心。”据悉,本次选拔除关注球员数据表现外,还将重点考察国际比赛适应能力、战术执行力及心理素质等综合指标。

技术革新引领 数据分析辅助决策
在选拔过程中,中国篮协将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对候选球员进行多维度评估,这套系统不仅涵盖传统的得分、篮板、助攻等基础数据,还包括进攻效率、防守贡献值、关键时刻表现等高级指标,技术团队将建立球员能力模型,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篮协还将组织专项技术测试,重点考察球员在国际规则下的适应能力,包括对抗中的投篮稳定性、快速攻防转换能力等,这些测试项目针对性极强,直指亚洲杯赛场的实际需求。
俱乐部积极回应 推荐工作有序展开
多家CBA俱乐部已启动内部评估程序,辽宁男篮负责人透露,他们正在对符合条件球员进行综合评议,将重点推荐在国际比赛中有突出表现的球员,新疆广汇俱乐部则表示,除了核心球员外,也会关注具有特殊技术特点的轮换球员,为国家队提供更多战术选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推荐不设名额限制,鼓励俱乐部充分发掘人才,这种开放式推荐机制,有望让一些在联赛中表现突出但此前未被国家队注意的球员获得机会。
备战时间表明确 夏季集训计划出炉

根据初步安排,球员推荐工作将于本月底完成,篮协计划在5月中旬公布集训名单,国家队预计在6月初集结,首先进行为期三周的基础体能和战术理念融合训练,随后参加一系列热身赛事,据悉,中国篮协正在联系多支亚洲强队进行交流比赛,为亚洲杯做最后准备。
本次国家队组建还将充分考虑2028年洛杉矶奥运周期的长远规划,在保证即战力的同时,适当吸纳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球员,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中国篮球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队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整个篮球事业的发展势头,这次创新性的选拔机制改革,不仅为亚洲杯备战注入新动力,更为中国篮球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辟了新路径,随着各俱乐部推荐工作的陆续展开,一个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国家队建设新模式正在形成,这或许将是中国篮球迈向新高度的重要转折点。